星期三, 4月 18, 2007

專業,你的唯一生存之道


看到這本書的書名,好像在跟我說,你不買不行,不買就不知道什麼是專業,
就不能生存在這瞬息萬變的職場。
這本書是大前言一所做的,他解釋專家與專業人才的不同,
專家是對於一個領域學有專精的人,而專業的人除了學有專精,更具備五種力:
  • 先見力:
  「先見」,先他人之見而見,
  是一種能察覺一般人看不見的事物洞察力。
  每個人都看得到的領域,就沒有什麼事業可為,要做獨特的事業,
  這有點類似藍海策略的味道。
  那要如何找出未開發的領域呢?

  首先,絕不能依賴過去成功的策略理論或體驗,
  必須將注意力放在一般人從未正視的地方。

  再來,就是對成見,那些你視為理所當然的事,抱持懷疑的態度,
  並有意識地將這種態度變成習慣。
  
  最後,培養細心和大膽這兩種特質,
  以熱情追求改變、不斷嘗試錯誤。

  這三點,透過注意力集中少人觸碰的領域、懷疑以及以熱情驗證懷疑,
  大膽心細,就可培養出您的先見力,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。

  • 新直覺力:
  有時候有創意的發想並非來自於右腦的邏輯思考,
  因為這些邏輯都是根據,目前世界上存在的知識去運作,
  脫離不了已知世界的槽臼,
  所以適時以左腦天馬行空的思維,將更能培養在未知領域的直覺力。

  • 構思力:
  要能制敵機先,決勝千里,不只要能先嗅出商機,
  還必須最快和最佳方法將可能性付諸實現。
  也就是說,構思力就是將未來藍圖變成具體事業的能力。
  儘管有時候你看到了先機,但是卻乏實現的構思力,
  往往就會被後進者追上,失去先進入市場的優勢,
  甚至被淘汰。構思力要考量時機、展業速度,
  同時構思現有的核心事業、研發及開發新大陸的實現方法,
  一決定就全力實現。

  • 議論力:
  最好的意見是透過反覆的商議與討論得來的。
  只要以正面的態度,以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下,
  可以拋開情感和人之前複雜的關係,不要以和為貴,
  要就事論事,這樣才能把自己帶向專業。

  在一流的大企業如麥肯錫,他們不歡迎奉行沉默是金、逢迎拍馬的人,
  反倒是能獨排眾議,議出超人見解的人能得到升遷的機會。

  對一個專業人才來說,邏輯是唯一的共通語言。
  將理論、常識或個人經驗放在"邏輯"這個普遍的平台上
  就可以成為議論能力的泉源。

  議論時,要先聽進別人的話,以邏輯的思考方式消化後,
  判斷是否和自己的意見一致,
  再決定要說服、折衷或是接受,
  但重要的是尊重他人與以發言的權利,
  吸收他人意見,並且以十分清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
  (這是十分重要的),
  遇到不懂的不夠清楚的部份,必須堅持連續的提問,
  直到清楚了解為止,
  做最徹底、充分的議論,這才能達到溝通再做成決策的目的。

  • 矛盾適應力
  經營企業時,會存在許多的矛盾,例如,管理應該集權或分權?
  推出產品和服務要先慮對手或顧客? 企業文化要朝向自由或統御?
  對於這些矛盾,專業人才必須能適應,並因地制宜,以專業判斷矛盾。

由這五力可知,大前言一認為的專業人才,
必須能有先見之明、拋棄老舊思維,
同時具有邏輯思考、議論與判斷力,並能適時發想創意,
把創意和行動連在一起,運用構思力,
以熱情、專注的心克服眼前困難,
實現未來的藍圖,還要像打不死的蟑螂,
適應矛盾的企業經營環境。聽起來就很難~

世界變化的十分快速,能適應、應用環境,甚至引領世界走向另一個領域,
才是專業人士,
不論我們是否作得到,至少提供了我們一個大方向,朝向這條路繼續努力,
成為在無路可走充滿荊棘的叢林中帶領企業,找到出路的專業人才。




加入書籤:HemiDemiDel.icio.usfurlGoogle BookmarksYahoo! My Webtechnorati

沒有留言:

不空轉‧工作省時術 by 伊庭正康

這本書寫得很淺顯易懂,將精華歸納如下: 1. 工作有效率的三分法,將其分成跟績效有關的主要作業 、 附屬於主要作業的作業(如,開會)和無效作業,花時間在主要作業,減少花時間在附屬作業,不做、轉嫁或推延無效作業。若主要作業和附屬作業中有不影響績效部份,可找團體或同事協助,分擔loa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