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3月 27, 2023

拖延的背後是甚麼? 是小事? 還是其實拖延的是自己的人生?




大家有沒有甚麼想做的,卻因為某些事情沒有人push你或沒有其他動力,而不斷的延遲,等到有點晚了,甚至再也來不及,才帶著悔恨含淚的走下去?如果你對於自己的拖延習性有點厭倦,這個演講很適合你

講者用風趣幽默的語調講述了講者在大學時期,他總是拖延寫論文,直到最後幾天才緊急完成。講者提到他曾經想過要用更有效率的方法來寫作,但都沒有實現。後來,他寫了一篇有關拖延的文章,並透過一個MRI實驗,發現拖延者和非拖延者的大腦構造有所不同。

拖延者的大腦中有一個“即時滿足猴”(我覺得跟心猴monkey mind很像),這個猴子會干擾理性思考者做出明智決定,使得拖延者總是難以完成任務,所幸有恐懼大師的恐嚇,透過截止日期將至帶來的後果, 讓只懂玩樂的心態(猴子)嚇走,使理性重新回歸。筆者在學生時期,常等到段考將至才開始看書,所以很了解這種狀況XD。

但如果是沒有截止日期的事情,例如實踐你的夢想、回家看一下家人、運動和照顧健康,這些重要但是沒有日期,或沒有立即恐怖後果的事情,這些如果沒有開始,那可能永遠都不會開始!

未開始的事件,往後可能會帶來更艱難的後果,拖延的影響一直向外延伸,不斷延伸,可能演變成長期不快樂和後悔的根源。我們在當下,可能都會以為人生是無限的,只專注在短期的快樂,拖延就會是常態,當死之將至或是垂垂老矣時,才感嘆與悔不當初

講者說:"拖延者的挫敗感不在於他們不能實現夢想,而是他們甚至不能開始追逐夢想"。如果還在拖延,無法啟動,可藉由講者介紹的人生行事曆記錄激勵自己,目前已有善心人士,免費開放下載google sheet副本,甚至轉存成excel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創意出處是否一樣,但是理論是相同的,有興趣可以看一下https://www.smartlinkin.com.tw/Article/4634的介紹,

人生行事曆是一個為90年人生中每一周畫一個方塊的圖表,本來格數就不如我們想像的多只有4680 格,但其實可能更少,第一,我們可能活不了那麼久,或是可能無法健康的活那麼久,所以方格總數已是樂觀的預估,第二,人生行走至此,其實已經用了其中不少,所剩空格也不多了。

所以如講者言:"我們需要仔細看一看這個行事曆,思考我們真正拖延的是什麼?
現在就把人生行事曆印出來,把你每年的記錄放上去,每周看看你是否拖延了,把這些無法實踐的恐懼,或是努力實現的記錄,作為你築夢踏實的動力!!

沒有留言:

不空轉‧工作省時術 by 伊庭正康

這本書寫得很淺顯易懂,將精華歸納如下: 1. 工作有效率的三分法,將其分成跟績效有關的主要作業 、 附屬於主要作業的作業(如,開會)和無效作業,花時間在主要作業,減少花時間在附屬作業,不做、轉嫁或推延無效作業。若主要作業和附屬作業中有不影響績效部份,可找團體或同事協助,分擔loa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