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. 不急但重:最多時間花在這裡,跟健康、學習技能等人生規畫有關係的,花時間規劃,
3). 急但不重:有時間再做,或商請同事協助
1. 找到因果關係,要解決的事情之因果
2. 反事實就是想像,用平行世界的觀點,去反過來想事情,例如, 未來世界的樣貌?或是假設事實根本不是想的那樣,透過不同角度去思考,收集多個可能,再逐一刪去,克服單軌思考,不是看這個東西是預設拿來幹嘛的(是甚麼),而是他真正可以做到甚麼,進而激發出創意
3. 限制條件:認知現有的限制條件下,無法更動的和可變的,進行微調(小改變),或是大改變甚至思考全新的思考框架以達到目的,原則必須簡單可行,並且原則保有一致性
書中說:[唯一一種錯誤的思考框架,就是拒絕其他的思考框架],容許不同的文化與種族的多元框架互相摩擦,產生不同的框架和多元性思考的方式,才能衍生更好的創意方案
例如,書中提及非洲的電力不足,於是easy solar這間公司應運而生,儘管價格已經非常便宜,但仍有八成的非洲人民負擔不起,故該公司藉用電信公司採用的租賃自有方案之思考框架解,先租先用,等租到一定期限就歸你所有,不僅解決電力的問題,也為公司帶來更多利潤
印度聖雄甘地說:[信念左右想法,想法影響話語和行動,行動左右習慣,習慣左右價值,價值左右命運],習慣左右價值這個我覺得有點奇怪,價值先形成,做久了才會是習慣,"習慣而為之"就是這個意思,有意識地轉為無意識的習慣,而價值觀顯於外的應該是態度,重新排列並加入態度一下:[信念左右想法,想法形成價值,價值左右態度,態度左右話語和行動,行動養成習慣,習慣左右命運],至於信念和價值以及規條(應該做的事情)之差異,可以參考李中瑩先生撰寫的"當被問及信念、價值觀和規條是什麼時,你能分得清三者的區別嗎?"
所以,再回到冠軍心態這本書,裡面提到外界對自身的壓力過大時,行為也會跟著改變,因為信念動搖了,故事是說一名運動好手,聽到對手的世界排名高自己30名以上時,心態上就被影響了,所以,他相信這場比賽他會輸(信念),而其行動會符合他的期待,未戰先敗,自證預言,他就會變成他想的樣子(命運),變成這場比賽的輸家
故,想贏,要從改變態度開始,你只是想當砌磚的人或是蓋出偉大建築的工匠,這中間的價值觀差異甚大,而看待自己的方式,創造了現實
回到故事,這些自我挑戰的場合(比賽或上台報告)怎麼破除?書中提到的方法:
我們可以單純的接受安排,等待別人告訴你做任何事,就像部分上班族,上班就聽老闆的,說一動做一動,不用想雖然比較容易,畢竟思考可說是最難的一件事情,但你不覺得若都是如此,人生會有點無聊嗎?
如果化被動為主動,勇敢地跨越那一條線,為所做的事情負責,為自己負責,勇敢提出意見,分擔老闆的擔憂,進而被分派更重要的任務,透過寫下每一年的里程碑,收集一個個的勳章,到老了就像是盤點一生的記錄,對公司或其他人有貢獻,或許也不枉此生
主動承擔會比較辛苦而且可能無法立即性的得到回報,但隨著時間的累積,不管是你的做事的思路或是專業,甚至管理能力都會有所提升,若還是無法想通,可以透過問題詢問一下自己
如果這三個題目你都認同,代表你適合自己規劃自己的人生,而不是被規畫
剛開始時,可以先想著自己有多想成功?願意承受多少?先把自己想成頂級的企業家,認同要發揮潛力才能取得成功,試著產生足夠的動力和熱情,想想自己想完成甚麼目標,產生甚麼影響,如何被人們記住,再來,把自己當成企業管理,規劃並朝向目標邁進
當然境遇有順也有逆,對於境遇我們無法選擇,但可以選擇如何反應,控制你可以控制的事,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,只能自律,接受不舒服,勇敢現身面對並不屈不饒,最後你的舒適圈就會不斷擴大,可以完成的事情就會更大更廣!
看完本篇,也可以告訴我你的感覺,這些文章是否對你也有幫助呢?
這本書寫得很淺顯易懂,將精華歸納如下: 1. 工作有效率的三分法,將其分成跟績效有關的主要作業 、 附屬於主要作業的作業(如,開會)和無效作業,花時間在主要作業,減少花時間在附屬作業,不做、轉嫁或推延無效作業。若主要作業和附屬作業中有不影響績效部份,可找團體或同事協助,分擔loa...